2017/11/17
【迈睿•风云榜】阳光城证实张海民辞任总裁 两年前接替陈凯上任

11月2日,有市场消息称张海民已正式离职阳光城总裁,接下来会休息一段时间,不排除未来跳槽其他房企或创业的可能 媒体随即致电阳光城方面,证实了此消息为真。 总裁人生 34岁当上总经理 资料显示,张海民于1969年3月出生,深圳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毕业。曾任万科集团北京、深圳万科地产营销总经理,联想控股重庆融科智地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星月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沿海地产(中国)华东公司总经理。 凭借着在万科积淀了十年的行业经验,2003年,张海民加入融科地产,年仅34岁就当上了总经理。 之后,张海民先后在上海星月投资,沿海地产两家公司有过任职经历。这期间,他还做过一年工业地产,因而对做产业园的逻辑也很清楚。 2010年,对于张海民来说,意义重大。这一年,他正式入职阳光城,担任副总裁。和时任总裁陈凯一起,共同助力阳光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阳光城“三年业绩番10倍”的业界佳话,张海民也功不可没。 不仅如此,2011年3月开始,张海民还兼任福州公司总经理。任职期间,福州公司连续三年拿下福州楼市冠军,市场占有率超过10%,2013年福州公司销售业绩超100亿,至今还没有被超越。这在闽系房企扎堆的福州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2015年1月7日,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原执掌福建区域的张海民接任陈凯,担任日常经营总裁一职。 在其带领下,阳光城完成了多起并购大案,遍布北京、上海、厦门、长沙等地。一向低调的他,也因此,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张海民担任阳光城总裁两年多的时间里,阳光城的业绩实现了从200亿到近500亿的转身,成功跻身冲千亿房企行列。通过他最擅长的并购术,阳光城的销售业绩、土地储备、雇主品牌都上了一个台阶。 疯狂并购 为千亿房企铺路 如果说陈凯时代的阳光城,通过招拍挂进入未被市场发现的价值洼地,即使当时看来是贵的,但时间证明他的眼光是独到的,阳光城也因此快速铺开布局。 那么,张海民时代的阳光城则被注入了强大的并购基因。 “今天的土储排名就是五年后的规模排名。”这是张海民反复强调过的,“要做到一千亿的销售额,从逻辑来看,需要三千亿到四千亿的土储,这是很正常的、快周转的一个模式。” 为了给阳光城的冲千亿之路准备充足的弹药,张海民的并购之路可谓大刀阔斧。 2016年,阳光城大手笔的拿出205亿元进行并购,这一数字仅次于恒大、碧桂园和以并购闻名业界的融创。更关键的是,阳光城的并购额与融创在这一年的并购额(220亿元)相比,只差了15亿,大有赶超之势。由此,阳光城也一度被业内看作是继融创之后的全新“并购王”。 在布局版图上,张海民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运营城市不能有局限性,要想到做到千亿,必须要做全国发展。 为此,2015年,张海民在阳光城原有的“2+X”战略布局基础上进行升级,提出“3+X”的布局公式,2016年进一步升级为“3+1+X”。即深耕福建大本营,加码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同时在其他城市寻找发展机会。 由此,阳光城将阵地扩展到京津冀和珠三角,成都、武汉、长沙、郑州、南昌等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也被纳入了阳光城的版图,阳光城也由此开始了全国化布局的新一轮扩张。 在张海民的带领下,阳光城的并购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厦门、长沙等十九城。 2016年,阳光城通过并购获得的土储面积达到835.9万平方米,在新增土储中的占比超过八成。这个比例是非常惊人的。其中仅长沙中泛置业、广东逸涛万国、杭州物产中大三笔收购,便为阳光城带来了58个项目。 为了保证资金流的正常运转,缩短开发周期,张海民看中的并购项目,大多数处于在建或在售状态,并购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这其中最典型的要数上海的丽景湾plus。总计12个亿的收购额,阳光城在交付了两亿定金后,短短5个月便将项目销售完毕,把钱收了回来,还加了并购贷,利润当年就见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