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6
【迈睿•风云榜】2016年终专刊 中投高管“黄金组合”舰队

2016年,丁学东、屠光绍、祁斌、白涛和刘珺等中投高管组成“黄金组合”舰队。 丁学东:果敢进取专家型领导 丁学东出任中投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之初,中投董事长一度被认为是“烫手山芋”。因为每天睁开眼就要支付的3亿元利息,还有每年5%的投资回报率,加上潜在的失败案例,无一不为这一高智慧的职位人选带来巨大挑战。在丁学东就任之前,中投董事长一职曾空缺长达四个月之久。 拥有专家学者型领导风格的丁学东,以其“做事果敢,有想法,思路清晰,极具进取心,工作能力很强”的一贯作风,为中投揭开了新篇章。虽然彼时国际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丁学东率领中投不仅实现了总资产规模的不断攀升,同时为下一步的战略性进取打下了坚实的制度性基础。 丁学东重新梳理国内外投资架构,在投资管理上构建简单、透明、有韧性的资产配置组合,在投资支持上修订完善投资决策制度和管理办法,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预警和监控。同时中投公司积极发挥主权财富基金的全球网络资源与专业平台优势,对接上百家有跨境投资需求的国内外企业,提出“携手中外企业打造跨境投资商业模式”。 不管是在另类投资还是科技投资,包括为海外直投铺路的公司架构设计,丁学东都带领中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主权财富基金的运营模式。 屠光绍:懂专业又有政治智慧领军人 2016年屠光绍就任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在此之前,屠光绍曾任中国证监会交易部主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中国证监会秘书长、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常务副市长。 主持中投公司的工作后,屠光绍同样有自己的独特的观察,在外界看来,这位“待人随和平易近人,既懂专业又有政治智慧”的专家型领导给中国正在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 屠光绍表示中国的跨境并购主要面临两类挑战:一是外部挑战,包括法律政治问题、监管问题和文化差异等。二是内部挑战,比如中国的投资并购企业,有的缺乏清晰战略或者尽职调查能力不足,缺乏识别关键风险或支持重大决策的能力等。 他也强调指出,从对外贸易金融到跨境并购金融,中国金融业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贸易金融已经是我们的强项。而海外投资并购,需要并购金融提供支持,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并购金融的主导权还不在中国手里,有关并购交易的定价、估值,包括各种杠杆手段,我们都不具备主导权。从并购金融考虑,中国境内的资本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且一定要逐步和国际资本市场对接。 祁斌:研究创新“活跃分子” 无论是在政界、商界、学界,祁斌都是一个活跃分子,他的活跃在于他的思想带来的分享和碰撞,当然也在于他在研究上的创新所带来的广泛认同。 此外,祁斌在证监会工作长达16年,并在多个部门担任重要职位。此前,他还就职于华尔街高盛集团。 履职中投后,祁斌将自己对国际金融形势的认识以及中国海外投资战略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包括理解特朗普新政和现代政治困境、什么决定了大国的崛起和衰落、供给侧改革的两条途径:自我创新与海外并购、海外并购的成败要素等重要内容。 祁斌主笔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对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在此基础上,他开始思考中国主权财富基础应有的特色模式。 他认为,海外并购的核心是与中国13亿消费者市场的对接和落地,全过程还应包含这些产业或企业与A股市场或香港市场的对接,这也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和打造国际化的投行航母。 白涛:“老银行”掌舵汇金 2016年8月,白涛出任中投公司副总经理一职的同时,还同时兼任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 白涛是一位“老银行”。他1984年进入工商银行在工行工作了30年之久,2016年出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外界对白涛的评价是具有银行、保险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平易近人,工作非常细致,其在国寿期间分管法律合规等部门。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越来越不确定的大背景下,白涛的加盟为中投进一步夯实与投资相关的制度基础,尤其是风险防控和预警,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提供了专业的力量。 刘珺:具国际视野的实干家 2016年11月,刘珺出任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在此之前,刘珺的职务是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光大控股董事会副主席。 刘珺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实干家,在2014年,年仅42岁的刘珺加入光大集团董事会,出任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在此之前他参与了光大银行20%股权注入香港上市公司的工作,使光大银行成为全国第一家间接在香港上市的银行,最早实践了中资商业银行两地持股。赴任中投公司的前两天,刘珺以光大控股董事会副主席的身份参加了“光大控股投资年会2016”。在当天的演讲中,他借用量子纠缠理论发表自己对投资趋势的看法,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