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601318.SH)正在为自身估值的提升不断增加“利好”。今年前四个月,这家公司保费收入依然维持高增速,坐稳第一的位置 近日,A股四大上市险企陆续披露了前4月的保费收入数据。其中,中国平安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2545.1亿元,同比增长34.8%。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前4个月期间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172亿元、2684 亿元、436.7亿元,同比增速为20%、20%、-19.6%。 从前四月原保费收入来看,上市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保持了“三升一降”的格局,在3家原保费收入快速增加的公司中,中国平安再次成为原保费收入的“增速王”。 稳中向好的经营业绩叠加蓝筹股重获市场追捧,中国平安日前的股价已经达到20个月以来新高。截至5月17日收盘,上证指数经过此轮回调又回到了年初的点位,而中国平安今年以来累计的涨幅为14%,明显跑赢大盘。 安信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赵湘怀指出,近期市场避险情绪推动了保险股的上涨。保险股3月份经历了一波下跌,随后是一个V型反转,而这一波的上涨首先与外部政策有关系。此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保监会对激进型中小保险公司加强监管,政策的落脚点体现为对万能险销售行为和权益投资行为的约束,保险行业监管从严,传统大型保险公司受益。 赵湘怀表示,在央行MPA考核下,商业银行“缩表”,券商、信托都会受到影响,而保险是银行的上游,受MPA考核影响最小。银行股的大跌引起了保险股上涨,避险情绪推动资金转向优质的保险股。同时,低迷的债市也为保险股输送了资金。 长期来看,保险股的估值依然有提升空间。据悉,中国平安近期就获得德意志银行、大和证券、安信证券等研究机构的推荐评级。在这些机构眼中,中国平安不仅具备保险股的特点,还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创造的新利润空间,数亿个人客户及用户规模、以及综合金融模式也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保险股标的。 中国平安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同比增长60.0%至212.64亿元;寿险业务规模保费1,846.40亿元,同比增长37.1%;个人业务规模保费1,781.91亿元,同比增长38.1%。2007-2015年,国寿内含价值(EV)、新业务价值(NBV)一直高于其他三家;直到2016年,平安NBV首次超越国寿,位居行业第一。 此外,平安集团目前个人客户总量1.38亿,较年初增长5.0%,其中,3,502万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截至2017年3月31日,平安互联网用户量约3.77亿,较年初增长8.7%,其中APP用户量2.65亿,月活跃用户量6,464万。 在前不久召开的平安集团一季报业绩说明会上,平安集团副董事长孙建一表示,作为个人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及全牌照的综合金融集团,集团个人业务表现优异,服务总人数、个人金融客户总量、互联网用户总量、金融客户人均持合同以及集团个人业务净利润、客均利润都有稳步提升。同时,综合金融模式大大降低了单一业务所受波动的影响。